客家文化的基本特徵

  • A+
所屬分類:大陸風情
高素質大陸新娘婚姻介紹婚友中心

客家文化意識是客家人在漫長的遷徙歷史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的精神產物。 所謂文化意識,是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一種觀念形態,是人類在生活實踐中經驗與智慧的積澱,是人類認識客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種精神力量。它對於人們的思想、行為、心理、語言、道德觀念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起著主導、調節和規範的作用。

客家文化意識既帶有濃厚的人文理想色彩,又富於求實的精神,其重名節、薄功利;重孝悌,薄強權;重文教,薄無知;重信義,薄小人等為人處世的道德價值觀念,是近代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內容。

客家文化意識的基本內容(即客家人價值觀念的具體表現)是:“四重”、“四薄”。

第一、“重名節、薄功利”。

客家人視個人名節比錢財更為重要。對個人的不仁不義,對祖先、父母的不敬不孝,對夫妻之間的不忠不節,對國家民族的背叛,以及男盜女娼、懶惰、賭博等行為都被認為是不道德的、有辱祖先、有損人格和氣節的。客家人常言:“人帶面目樹帶皮”、“莫做虧心事,莫貪不義財”、“錢財如糞土、仁義值千金”。

第二、“重孝悌,薄強權”。

遷徙的苦難,出洋的冒險,使客家人強烈企盼和衷共濟、平等友愛,使客家人強烈憤恨為富不仁、待人不平等。這一價值觀跟客家人的歷史處境和社會地位密切相關。

第三、“重信義,薄小人”。

客家人把信義視為社會交往中為人處事的基本品德,並把它作為判別朋友或“小人”的價值標準。流落他鄉謀生,為求生存立足,客家人首先是以信義取信於人。客家人把一切損人利己、欺詐、矇騙、陷害、背信棄義的行為看作是“小人”之舉。客家人常言:“無信非君子,無義不丈夫”、“親君子、遠小人”。

第四、“重文教,薄農工”。

客家人認為讀書才能識理、明志,才能有出息。尤其是近代,客家人所在地區人口膨脹,山多田少,生產力落後,經濟不發達,人們為了擺脫貧困,大量往外地和海外謀生,文化知識成為他們謀生的主要手段。客家民間有句口頭禪:“有子不讀書,不如養大豬。”客家童謠中唱:“月光光,秀才娘,騎白馬,過蓮塘……”、“蟾蜍羅,咯咯咯,唔讀書,冇老婆……”。

豐富多彩的客家文化,概括起來,有三個基本特徵:一、質樸無華的風格;二、務實避虛的精神;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第一、質樸無華的風格

大本營地區簡單、小規模的農業耕作,使客家人的現實生活只能停留在比較簡單的、粗放的、低下的狀態。“山多田少,樹藝無方。土地所出,不給食用。走上川,越重洋,離了井,背父母,以蘄補救。未及成童,既為遊子,比比皆是”(民國《大埔縣誌》)。這是很多客家人所經歷的共同生活。

尚“簡”崇“拙”貶“奢”抑“侈”,長期以來不僅成為客家人固執的生活態度,而且發展成為他們持久、強勁的人生理念和審美時尚。如“歲時燕享不廢,亦鮮兢於汰奢。少長服飾尚新,未嘗流乎侈潛”、“質直好儉,不務浮靡”、“民性質直,氣習勁毅”;再如“冠婚喪祭尚儉,居服飲食器用不求華侈”、“民善治生有勤儉風,士知務學無浮靡習”;又如“齊民居不求華,服不求侈,飲食不求異,器用不求奇。”

在客家地區,從日常的飲食起居,到年節歲時,大到民居建築,小到衣著物用,無不流露出這種崇拙尚簡的風骨。客家人尚簡崇拙的審美意識,在客家婦女身上得到了典型的體現。“日暮女郎來打水,長裙赤腳鬢堆鴉”、“早出勤勞暮始還,任它風日冒雲鬢。過客莫嫌容貌醜,須知妾不尚紅顏。”在客家地區流傳的詩句中體現出客家婦女這種審美觀念。

第二、務實避虛的精神

客家人很喜歡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他們認為,說空話無補於事,做實事必有收穫。“隨分耕鋤收地利,他時飽暖謝蒼天”、“百般武藝,不值鋤頭落地”,這是客家地區流傳的歌謠,反映了客家人求真務實的精神。

“士恥虛務實,鮮以標榜為事”,即便是大本營地區的傳統士大夫和文人學士,也崇尚這種求真務實的為人處世態度。這種根植于農耕文明基礎上的務實精神,不僅體現在客家人的現實生活中,而且還牢固地植根於客家人的深層意識之內。

第三、反本追遠的氣質

客家人有強烈的祖先崇拜意識。這種由反本追祖而產生的濃厚的歷史意識,使客家地區的各種文化事象,無不帶有古風和古意。有人把神州赤縣各具地域特色的文化作了比較,並生動地描述:比起吳越文化的新潮、中原文化的沉勇、荊湘文化的神秘來,客家文化執著的是一種民族歷史的深沉和凝重。它沒有吳越的靈秀,沒有中原的雄渾,也沒有荊楚的浪漫,但卻熔鑄了民族文化的歷史縱深感,凝煉了民族歷史遺產的博大氣派和精深氣質。

浸染“鄉土情結”的客家文化 “鄉土情結”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特徵之一,更是客家傳統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 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典型的農業社會。在農業社會裡,人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於斯長於斯的人,對自己的鄉土有無限的眷戀之情。不少客家人,遠離鄉土數十載,儘管兒時生活是那麼貧困,但對故土的思念又是那麼甜蜜。鄉土情結,灌注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滲透在客家文化之中。 遷徙,背井離鄉,翻山越嶺,漂洋過海,念念不忘的是故鄉的土地和親人。

客家人一次又一次的輾轉遷徙是被迫的,被迫離開家鄉、失去家鄉故土的人,怎能不更懂得家鄉故土的可愛呢?怎能不更珍惜鄉土情誼呢? 反映鄉土情調的民間傳統文化藝術。在客家傳統文化中,反映鄉土情調的莫過於客家山歌。俗語雲,“客家山歌特出名”、“客家山歌鬆口(地名,諧“從口”)出。”這種帶有濃厚鄉土氣息的民歌使人頓生思鄉懷鄉之情,在民歌中獨樹一幟。

客家山歌是中華民族民間文學百花園中一朵色彩豔麗的奇葩,也是東方詩歌大園裡出類拔萃的妙詩。客家山歌是客家地區民間文學的瑰寶。它直接從人民群眾中產生,盡情抒寫客家人的生產與生活、歡樂與憂愁,情深景真,質樸優美,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千百年來,客家山歌廣泛而持久地在客家人聚居地流傳,魅力常在,青春永葆,表現出強大的藝術生命力。除了客家山歌外,還有廣東漢劇、採茶戲、花朝戲、提線木偶戲和山歌劇等地方戲劇。這些地方戲劇,除漢劇外,都用客家方言演唱,曲調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客家傳統文化中,流傳最廣,淺顯易懂,客味特濃的是民間諺語。尤其是那些懷鄉思親的諺語,更讓人銘刻在心。如:“命長不怕家鄉遠”、“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朝難”、“樹高千丈,葉落歸根”、“在家不會迎賓客,出門方知少主人”、“只要人情好,食蕃薯湯也甘甜”……具有鄉土氣息的民間雕刻、繪畫、民間工藝品和風味小吃,都浸染著濃濃的鄉土情誼。

客家人!無論從中原遷徙到東南陰霾不開的蠻荒之地,還是從故土遷徙到異邦的荊天棘地,總是那麼昂揚奮發,那麼堅忍不拔。客家人是春天的使者,客家人無論走到什麼地方,都能開僻出嶄新的春天來。 客家文化是古老漢族文化老樹上綻出的新枝,在這鬱鬱蔥蔥的新枝上,已經掛滿了色彩斑斕的果實。

而作為客家之都的梅州不僅擁有和保存著最典型的客家傳統文化, 在客都梅州的客家人更仍然保有客家的傳統與精神不變,然後,梅州的客家女性更是仍然保留客家勤簡持家的精神。

所以,近年來有意娶傳統客家新娘的內行台灣男性都改到梅州相親娶大陸新娘,畢竟,客都梅州不但還保持著許多客家傳統,梅州的女性也還保有著勤儉持家的精神,非常適合成為人生伴侶;因此,不少台灣男性認為:「娶妻應娶客家女」,也想娶一個真正傳統的客家新娘,又對大陸新娘不排斥,都紛紛到梅州娶梅州新娘、客家新娘!

聯絡諮詢大陸新娘、越南新娘、外籍新娘
不以假照片騙人、輕鬆通過面談的越南新娘介紹服務
越南新娘第一品牌,99%客戶都順利娶到滿意的越南新娘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