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隨著台灣男性為了娶大陸新娘透過各類相親中心、大陸新娘仲介所舉辦的婚姻媒合相親結婚活動,到湖南相親娶湖南新娘的越來越多,有必要多瞭解湖南的風俗文化,以有助於與湖南新娘相親及婚後的相處,為您介紹湖南特殊的"哭娘"婚嫁習俗。
桂陽縣西北鄉的姑娘出嫁時要"哭娘"。哭娘是姑娘在"花樓"上作出嫁準備時練習好了的。花樓每個村莊都有,大村數個,小村一個。十多 個未出嫁的姑娘們,平常集體住宿在上面做針線活,唱歌跳舞
桂陽的湖南新娘主要準備兩件事:給自己、郎、家爺、家娘、媒人等做鞋和練習哭娘。哭娘是一種訴說性的歌唱性的啼哭,每哭一句,長"呢—"一聲。它既可用來傾泄感情,也可作為藝術表演,聽起來淒切悅耳。其他姐妹幫她做鞋,指點她哭娘並與她一道排練歌舞,以便出嫁時用。到出嫁前一個月,姑娘不再下花樓,專門由一兩個陪伴陪著她,協助她做功夫,給她送飯食,陪她參加別的活動,至出嫁時為止。陪伴是從姑娘的親姐妹、堂姐妹或知心好友中挑選的,必須命好、美麗、能幹、擅長歌舞。花樓從來不准男人 上去,男人只能在外面欣賞那美妙的歌聲。但其主人們可請有福氣、有經驗的已婚婦女上樓做"哭導"。
桂陽的湖南新娘出嫁前三天或七夭,連續幾個晚上先在自己家門口哭娘埋怨父母生了個"死女",表示自己寧願"填茅坑"—像夭折的小孩一樣, 隨便挖一叢冬茅草,丟人坑內,再蓋上冬茅草,也不甘心嫁到"死戚"...男方家去。哭完後到所有"三服"(祖父母的子孫)或"五服"(高祖的子孫)的親人家門口去哭娘,感謝他們的教養,訴說自己的命苦,請他們今後保重身體,時時關心"死去的女息"(姑娘自稱)。每位親人都送個紅包給她,以示安慰。
當媒人還沒有到達女方家時,姑娘在廳屋裡向家頭爺(祖宗神位)哭娘,既埋怨祖宗不該送個死孫女來,使死孫女受苦,又怨恨自己再不能給 祖宗燒香敬水。在媒人走後姑娘即請父母前往男家,阻攔他們送彩禮來。她母親到男家,對親家說,自己生的女不好,配不上郎,請不要送彩禮 了。男方父母則讚揚親家生了個好女,只怕自己的患配不上,彩禮又少,請不要嫌棄。
等出嫁姑娘的母親一回去,男家隨即派人抬著花轎彩禮,由迎親樂隊伴著到女家去。同去的還有媒人和兩個十二三歲的童男。姑娘聽到樂聲便向母親哭娘,訴說自己並沒有花費父母的多少東西,責怪父母不該"拔斷道芝根,送女下火坑"。花轎彩禮到了,姑娘又哭娘痛駡男方與抬轎的人是豬牛亂闖人她家。要求自己的兄弟姐妹把他們趕走,好讓她心寬。他們任憑她怎樣罵,都只能聽著,不能有任何不高興的表示。
儘管挨駡但他們還是貴賓,女家中午要請他們吃酒。姑娘則坐在大門外哭娘,對嫁妝則表示感謝,並請他們照看。吃到中間時,上雞肉黃花 菜,鳴鞭炮,女方家長向媒人敬酒。姑娘又哭娘罵媒,口口聲聲喊,媒人呵恨死你呵,花言巧語呵害死人呵,今日做媒呵不得好死呵之類亂語。媒人笑面相對只顧接受敬酒,對桂陽湖南新娘的咒駡充耳不聞。在舊式婚姻中媒人是重要人物,所以雙方家長都要尊敬她;但可能對有的婦女來說媒人角色則是苦難的炮製者之一,為嫁者所痛恨。於是謝媒與罵媒交織在一起。這兩次哭娘,如果姑娘由於太累不能表演,可讓其陪伴代勞。酒席結束後 ,姑娘往廚房外哭娘算是謝廚。
目前,台灣男性透過相親方式娶湖南新娘,大多是娶到邵陽一帶的湖南新娘,就算娶到桂陽的湖南新娘,也不會上演這特殊的"哭娘"情節,很多習俗在兩岸婚姻中都會被簡化省略,但還是要尊重包容與我們不同的文化習俗,才能與湖南新娘婚姻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