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很多來到大陸相親娶大陸新娘的人,只要是到福建相親娶福建新娘就很容易遇到來自泉州的待嫁福建新娘,也有不少來自泉州的福建新娘嫁到台灣。所以,今天就來介紹泉州的紅磚古厝。
紅磚白石映金輝,燕尾脊上掛夕陽。來過僑鄉泉州的人,應不會忘記泉州那獨具特色的紅磚古厝。
中國各地的古民居基本以青磚灰瓦為主,樸素而內斂。泉州古厝卻絢麗而張揚:紅磚紅瓦,白色石基,中間凹陷兩端微翹的燕尾脊,精美的石雕木雕裝飾,華麗古典,規模宏大,像極了皇宮和廟宇。
在泉州這座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城裡,紅磚古厝已成為其精華之一,凝聚了泉州風土、人情、習俗的演變,銘記著祖祖代代生活在此的老泉州人的故事,也隱藏著許多海外華人華僑的鄉愁夢。
從漢末兩晉開始,很多中原人由於戰亂避禍到泉州,他們帶來了中原先進的建築技術,因此泉州古厝在主體上保留了中國傳統建築木框架的風格,但又根據閩南的氣候等自然條件作了改進。泉州是著名僑鄉,由於人多地少,不少人為了謀生,到東南亞、西歐等地打拼,回鄉後也帶來了世界各地的建築風格。
因此,泉州紅磚古厝既有“東方家園”之稱,又有“中西合璧”之譽,汲取了中國傳統文化、閩越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華,成為中國傳統建築及傳統人居環境建設中最耀眼、特殊的一支。
坐落於泉州鯉城區江南街道的楊阿苗故居就是著名的泉州紅磚古厝。故居始建於清光緒年間,歷時18年完工,總面積1349平方米。這是一處典型的“皇宮起”民居建築,主體採用中國傳統建築的木結構,抬梁式與穿鬥式相結合,建築封閉而有院落,中軸對稱而主次、內外分明,體現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相適應的封閉式主次尊卑尚禮氛圍。
屋前大石埕圍以三面磚牆,兩側的東西梢間與東西廂房之間又各自形成兩個直向小巧的庭院,俗稱“五梅花天井”,這是楊阿苗故居的獨特之處。更讓人叫絕的是這座民居的建築雕刻,房屋內外的牆上、簷下、壁間、柱頭和門窗,處處可以看見十分精美的木雕、磚雕、漆雕、灰雕和輝綠岩、花崗岩石雕,無一不體現閩南人特有的人文氣質。而其牆面的紅磚拼貼和鑲嵌,又與歐洲起源于古羅馬的紅磚建築和西亞阿拉伯建築裝飾十分類似。
楊阿苗故居就是旅菲經商的華僑楊阿苗回鄉所建。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年),楊阿苗由於思念故土,從馬尼拉回鄉建家立業,在亭店村邊選擇了一處坐北朝南的風水寶地,聘請建築師設計圖紙,雇傭能工巧匠,營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泉州紅磚古厝。
泉州自古以來就是開放的港口城市,海外僑親眾多。泉州人有很濃的鄉土觀念,他們早年出洋多因生活所迫,在異鄉發家致富後首先想到的是衣錦還鄉,光宗耀祖,因此他們花費大量錢財建房置產,捐錢買官,建造富有身份象徵的紅磚古厝。於是,這種既有天井相隔,又有回廊連接,雍容穩實、氣勢宏大,像宮殿一樣金碧輝煌的“皇宮起”古厝在泉州蔚然成風,漸漸成為閩南主流民居樣式,也成了古厝裡走出的泉州人思鄉時的寄託。
幾百年來,紅磚古厝也隨著泉州人闖世界的步伐傳遍世界,特別是在臺灣和東南亞地區。據介紹,臺灣傳統建築中常見的紅磚紅瓦建築就深受泉州紅磚古厝的影響,無論在平面佈局還是立面形式,或者整體造型、細部裝飾上,泉台兩地建築風格都很相近,臺北陳氏祖宅、大溪李姓祖屋、麻豆林氏住宅等傳統民居都完好地表現了泉州紅磚古厝的風格特點。
如今,紅磚古厝在泉州漸漸消逝。海峽網瞭解到,目前泉州還有五六百處閩南傳統建築,主要集中在老城區和晉江、南安、石獅等各縣市,完好保留下來的建築越來越少。
幸運的是,目前泉州正積極推動閩南紅磚建築群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以讓更多的人關注泉州紅磚古厝。
我們是專業大陸新娘服務團隊,可以協助單身男性順利娶到滿意的大陸新娘,但還是請盡可能去瞭解對方的文化風俗等,才有助於溝通,促進與大陸新娘的婚姻美滿。